据史料记载,烟草是在明代中后期的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至公元1620年),由南洋(今菲律宾等地)传入我国。它的出现很快得到社会各阶层的认可,并逐渐在湖广、云贵等地大量种植。不料,到了万历帝之孙崇祯帝在位时,烟草却遭到明政府严令禁止。这是为什么呢?民间传说是因为当时的皇室认为先帝明成祖朱棣在继位之前受封为燕王,“吃烟”与“吃燕”同音,因此被禁止。其实,通过研究明朝末年的历史,我们不难找到真正的原因。
当时,随着吸烟人数的增加,烟草的社会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种植烟草比种粮要多获利许多,因此农民纷纷改种烟叶,而政府对此只管收税,不加干涉。这种无计划的大量种植势必会影响粮食产量,同时,烟草又是需要施浓肥的作物,农民将有限的肥料投入烟田,客观上也造成了粮食的减产。只是当时社会稳定,政府粮食储备较多,所以并未引起重视。然而,随后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剧变,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太平局面。
首先是辽东战争爆发。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建立了后金政权,自称天命大汗,发动了对明朝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而明末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不强,加之指挥不当,所以丢城失地,连吃败仗。虽然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仍然不能扭转战局。
其次,崇祯初年(公元1628年)北方连年大旱,哀鸿遍野,而明政府为了应付辽东战争的巨大军费开支,不顾人民死活,依旧横征暴敛。官逼民反,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陕北农民起义终于爆发了。这对日渐衰弱的明王朝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为了镇压农民起义,明王朝又不断扩军调兵,军粮供应日趋紧张。于是皇帝派人到各地追究原因,反馈回的奏报说:有“湖广熟、天下足”之称的稻米主产区——湖南、湖北等地,很多农民弃粮种烟,使得粮食产量锐减,导致粮食调运不出。为扭转这种局面,明政府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颁布禁烟令,禁止种植、吸食烟草。明王朝的种种努力终究未能奏效,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明王朝灭亡。
明末颁布的禁烟令是中国历史上自有烟草以来的首次由政府颁布的禁烟令,也是唯一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