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歌高亢宏亮、婉转动听、通俗易懂、题材广泛,因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自烟草传入陕西以后,吸烟便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于是信天游、喜歌、秧歌曲、酒曲、夯歌、叫卖曲等民歌中也增加了表现烟草的内容,俗称烟歌。陕西烟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烟文化,反映了陕西人与烟草结下的不解情缘。
吸烟烟歌
吸烟烟歌是指赞美或劝戒吸烟的烟歌。由于烟草传入陕西境内较早,吸食人群较广,加之人们对“吸烟有害健康”认识不足,于是售烟者就走乡串户为自己的烟制品广而告之:“抽抽抽,幽幽幽,七狼八虎闯幽州。走一走,转一转,把我纸烟看一看。我说好,还不算,买包抽,你再看。老婆抽上一袋(支)烟,耳不聋来眼不花。老汉抽上一袋(支)烟,高寿能活一百八。聋子抽上一袋(支)烟,隔山听见鸡叫唤。瞎子抽上一袋(支)烟,半夜能把虱子抓。跛子抽上一袋(支)烟,一天能走百二八。秃子抽上一袋(支)烟,帽盖子能长丈七八。我说此话你不信,丈母娘见了女婿亲。她不是见了女婿亲,她和女儿心连心。”这首流传在洛川县的《售烟叫卖曲》,不但唱出了售烟者简直把自己的烟制品说成了一种特效无比的神草,而且点出了烟民与烟“心连心”的主题,显然是售烟者“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也有表现吸烟者自鸣得意的烟歌,如在合阳一带流传久远的一首喜歌,诙谐有趣地唱出了吸烟者为自己与先人拥有共同的吸烟嗜好而自豪:“刘备吃烟一辈子,娶了孙权他妹子;关公抽了一口烟,斩了六将出五关;张飞抽了一口烟,鞭追吕布紫金冠;赵云抽了一口烟,长坂坡前杀得欢;孔明抽了一口烟,能掐会算是神仙。”我们不难看出,以上内容的烟歌是从不同角度诱导、赞美吸烟的。我们也不难想像,在那种生活习俗和文化氛围中,拒绝吸烟实非易事。
与此同时,陕西烟歌中也不乏劝诫吸烟的,如:“丈夫你听我言,你再不要抽纸烟;抽上那个纸烟(呀)死(哟)费钱,老来受可怜。”(甘泉县《劝丈夫》);“骑马不骑拐子腿,交朋友不要交烟鬼;烟鬼嘴臭肠子黑,烟熏火燎活受罪。”(《延安地区烟歌》)。有的烟歌还告诫吸烟时的注意事项:“抽烟你自打火;不要和人对火;梢林里有绿林响马,(哎)操心蒙汗药。”(陕北小调《走西口》);“吃烟须得(他)人对火,你小心他有传染病。”(延安《老夫人说话你记在心》)。
陕西烟歌在对烟进行褒贬的同时,还以烟为话题揭示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你吃你的饭来用你的烟,你嘴里莫要胡说闲。”流传于黄陵一带的这首民歌,意在规劝人们不要传谣说闲话;“抽烟不抽白衬烟,交朋友不要交大款;大款天天抽好烟,三天两头把朋友换;抽烟要抽滤嘴烟,交朋友要交笔杆杆。”这首《延安地区烟歌》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妹妹”对待“交朋友”的谨慎心理。
生活烟歌
生活烟歌是表现烟与生活须臾不分的烟歌。陕西人普遍认为吸烟能解除困倦恢复体力,因此往往在犁地时唱道:“揭(犁)上三回并六转,拭拭犁头吸袋烟。”(流传于黄陵一带);在种田时唱道:“来到地畔抽袋烟,旮里旮旯都种遍。”(《延安地区烟歌》)。这是表现烟与劳动的烟歌。
陕北人天生喜唱信天游,他们常常放歌:“手提烟袋站山头,扯起嗓子唱起信天游。”(《延安地区烟歌》);“抽一根香烟(呀)喝上一杯茶,咳嗽一声把嗓子打,听我来唱对(呀么)《对莲花》。”(子长县《对莲花》)。在这里,烟、茶结为一体,表现烟与文化娱乐活动密不可分。
拉枣枝是陕北人迎亲的风俗,此角色一般由新郎的姑夫、姐夫担当。当新娘下了轿,拉枣枝的便开始唱喜歌(也叫拉枣枝歌):“进了院用目观,这家院子修得宽;主人家忙来把烟发,光景过得没麻达(意为好)。”流传于洛川一带的这类烟歌,表现了烟在迎亲中的吉祥意义。
陕西民歌中也不乏反映旧时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内容:“镇坪人苦多,出门上下坡,屋在眼前过,走到太阳落。住在老扒边,抽的蓝(兰)花烟,钻的窝罩棚,推的苦荞面,烤的转口火,吃的洋芋果,披的烂羊皮,踩的棕包脚。”(流传于镇坪一带)。或用花卉等提炼经过发酵制成。用时以手指粘上烟末送到鼻孔,轻轻吸入。鼻烟是一种舶来物,它是在1581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进献给明万历皇帝后,始通中国。鼻烟一开始盛放在小盒子里边,容易受潮、走味失去功效,宫廷造办处就拿这种盛放中药丸的小药瓶盛放鼻烟,后来在配木塞、配小勺后,就形成我们所说的鼻烟瓶。人们为了区分药瓶与鼻烟瓶,又将其改称为鼻烟壶。在清代,皇帝喜欢闻鼻烟,上行下效闻鼻烟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有的人甚至不闻鼻烟,也会将一个烟荷包挂在腰间,作为一个装饰品。
鼻烟壶的造型美观,材质考究集百工于一身。按其材质可将其分为六大类。第一类,料器鼻烟壶,料器是最早用于制作鼻烟壶的材质;第二类,玉石鼻烟壶,玉石鼻烟壶材质较为名贵,同时也是我国琢制工艺的完美体现;第三类,有机物鼻烟壶,有机物类鼻烟壶千奇百怪,蔚为大观,烟壶的选材,竹、木、牙、角,无奇不有;第四类,金属鼻烟壶。金属鼻烟壶以铜、锡居多,以金、银等贵金属及珐琅彩金属胎最为名贵;第五类、陶瓷类鼻烟壶;六大类中起源最晚的就是内画鼻烟壶,但它把中国独特的造型艺术与传统的书画艺术巧妙融合为一体,又被称为“中国一绝,鬼斧神工”的艺术。
内画起源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关于内画的起源有这样一个趣事。传说有位小官吏进京办事,由于没有贿赂朝廷官员,公事一拖再拖,最后只能寄宿于庙宇之内,他嗜好鼻烟,用完后又无钱购买,只能靠烟勺划取鼻烟壶内壁的烟垢来暂时解除烟瘾,正好被一位老和尚看到,于是萌发在内壁作画的想法,由此诞生了内画鼻烟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