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后,见到那里许多男人和妇女手上拿着“燃烧的炭”,以使自己得到某种香气。后来才弄清这种东西带回欧洲并传到世界各地。根据史书记载,烟草是在16世纪前后从菲律宾、越南、朝鲜传入我国的。随着烟草制品的不断演变,烟具也随之出现,并不断发展。烟具主要有烟盒、烟斗、烟嘴、水烟具、鼻烟壶、烟灰缸、打火机等。现着重将部分烟具里的弥勒佛及相关情况作些介绍。通过朋友的帮忙,自己的努力,收藏到了黄铜制作的烟灰缸上的弥勒佛、鼻烟壶里的弥勒佛及用弥勒佛造型设计制作的打火机。还通过查阅书籍、报纸找到了一些烟具上的弥勒佛。具体介绍如下:
一是烟灰缸上的弥勒佛。藏品由上海的一位收藏家于2005年底提供。烟灰缸呈三角形,烟灰缸前方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搁烟架,后面是一尊造型精神布袋弥勒端座于花形的椅子里,底部是三个球形的柱脚。另一尊烟灰缸上的弥勒佛见于王安珠编著的《中国烟具文化》P239。这是一尊用硬塑制作的布袋弥勒烟灰缸,右侧是袒胸露腹、圆头大耳、笑容可掬的大肚弥勒,左侧是一个圆形的烟灰缸,缸体前面书有“乐在其中”。假如用这个烟灰缸用作吸烟的烟具,你的心情将会更愉悦。烟在手中,乐在心中,何等自在。
二是鼻烟壶里的弥勒佛。藏品是在古玩市场中获得的。该鼻烟壶用水晶制作,正面是浓眉大眼、左手拉布袋、右手握佛珠、两脚底板相对而坐的布袋弥勒,背面写有“佛”字,制作时间为甲申年冬月,制作人不详。另一个鼻烟壶里的弥勒佛,见于2005年11月30日《东方烟草报》第4版刊登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决王习三和他的“冀派”内画艺术一文中。王习三,1938年5月24日出生于北京,籍贯河北省阜城县杨庄。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级美术师。是“冀派”内画烟壶艺术的创始人,“中国鼻烟壶研究会”的发起人,“习三内画艺术院”院长。首创“金属杆钩毛笔”,开创“油彩内画技法”先河,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内画艺术大师。1979年被轻工部授予“工艺美术家”称号。报上还刊出了由王习三提供的“五子弥勒”艺术作品。
三是用弥勒佛造型设计制作的打火机。本人前几年在收藏打火机时,顺便从打火机市场上收藏到一些用弥勒佛造型设计制作的打火机。这类打火机品种繁多,形状均为坐姿或立姿的大肚弥勒;表面的色泽为紫铜色、黄铜色或金黄色;打火机的按钮均在右侧,喷火口大多数头顶。其中一尊紫铜色的双手托元宝的打火机的喷火口在元宝中央,黄铜色的弥勒佛打火机的喷火口在左侧臂部。自己认为这两尊打火机的喷火口设计较为合理。另外还有一尊金黄色的弥勒佛坐在上正下反的两个莲花座上。佛教上以黄色象征智慧和中道,以莲花代表清净。在收藏弥勒佛的过程中,发现多数包装盒内的衬布为黄色绸缎布。奉化雪窦寺内在建造的露天布袋弥勒下面也是莲花座。这种创意不仅可以从佛教角度予以解释,也可以从“出污泥而不染”的赞词里找到答案。
四是弥勒佛图案的火花。弥勒佛火柴盒与火花标签由浙江省收藏协会会员、宁波天行收藏俱乐部理事长李国良提供。一盒由杭州火柴厂制造的旅游火柴正面为杭州灵隐寺飞来峰布袋和尚的石雕佛像图案,背面标有篆体的“皆大欢喜”和“杭州火柴”字样。一张火花标签图案中央为弥勒佛,头部光芒四射,右侧为“皆大”两字,左侧为“欢喜”两字,上边是新新火柴公司出品,下边是宏记火柴厂监制,右下方是上海火柴厂及Y83.28,四角有“大喜火柴”四个字。字体均为从右至左,说明其设计制作的时间较早。一套弥勒达摩十八罗汉火花标签为中国传统人物画,火花标签的右下方标有编号。22+1为总图案,22.01为“皆大欢喜”、22.02为“喜洋洋”、22.03为“布袋佛”、22.04为“弥勒”、22.07为“随缘随化乐其天”、22.09为“抱子弥勒”、22.10为“慈眼常笑”、22.12为“大肚能容天下”、22.21为“欢天喜地”、22.22为“弥勒佛”。在这一套共23张的火花标签中有11张为布袋和尚,占总数的48%。
火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家庭及烟民的必备之物。现在多数家庭已从用柴灶改为用煤气灶,多数烟民已从用火柴点烟改为用打火机点烟。现在的火柴只作部分宾馆的专用品,蚊香等产品的备用品或寺庙点香烛的特供品。能在火柴盒上或火花标签的图案上看到诸多的布袋弥勒,实在让人赞叹不已,真可谓弥勒佛的烟缘不浅啊!
弥勒佛烟具可能远不止上述几种。以上只是根据本人所知作初步介绍。弥勒佛烟具一般使用的人较少,多数人用来作为工艺品观赏收藏。过去我们听说是“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现在在烟具里、烟标上也能见到那么多的弥勒佛,真可谓是“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处处弥勒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