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卷烟厂于1958年出品的“群英”烟标
劳模是人们学习的榜样。我国劳模制度的出现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当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举行了“革命竞赛”,组建了模范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正式建立了全国和各级劳模制度。在新中国出品的火花和烟标中,有不少是以劳模为题材绘制的。
云南下关火柴厂(后更名为大理火柴厂)大概是出品“劳模”火花时间最长的火柴厂。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该厂出品过多种“劳模”火花,图案均为一位身穿工装、胸佩大红花的劳动模范,其左手上扬作招手状,右手擎着一面红旗,红旗上印有火柴的商标名;他的身后是林立的工厂厂房、高塔、烟囱。
福建福州光华火柴公司出品“模范”火花的时间较早,大约在建国之初。火花画面以一位肩扛铁锤的工人和一位头戴斗笠、肩扛镢头的农民为主图,体现了劳动模范的优秀与光荣。
后来,一些著名劳模如王进喜、时传祥、孟泰等相继“登”上了火花。有的火柴厂还与地方工会组织合作,出品了“劳模”主题套花。
新中国最早以劳模为题材的烟标,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上海大东南烟公司出品的“英模”。该烟标的主图是一位劳动者手拿镐头和一名解放军战士手拿手榴弹的雕像,表明劳动模范与战斗英雄同样光荣;雕像下有一条红飘带,其上印有“英模牌香烟”字样;雕像两边分别印有“劳动模范”、“战斗英雄”字样。这枚烟标是为了纪念1950年9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和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而出品的,是新中国较早的纪念烟标。
以工农联盟为题材的图案是新中国较为流行的图案之一,许多以劳模为主题的烟标也以此为图。湖北汉口卷烟厂出品的“红双模”烟标即是如此:以大红色为底色,主版上有一个由齿轮、麦穗、工厂、农田构成的图案,其上有一双紧握的手,两旁标有“劳动模范”、“工农联盟”字样;副版图案则是一位拿着铁锤的工人和一位抱着谷物的农民的雕像。
此外,安徽东海卷烟厂于1955年出品的“双戴花”烟标,主版图案表现了钢铁厂和纺织厂车间热火朝天的工作景象;副版图案则描绘了两个劳模胸戴大红花正在接受荣誉的场景。
山东济南卷烟厂和山东青岛卷烟厂于1958年出品的为祝贺山东省“群英会”召开而特制的卷烟烟标,开了为我国劳模大会特制烟标的先河。济南卷烟厂出品的烟标图案以深红色为底色,上下镶有金黄色花边,主版上有个大“喜喜”字,其上印有“祝贺省群英会召开”字样,两旁分别印有“向先进生产者学习”字样;副版图案为一朵“光荣花”,上方印有“向建设社会主义的英雄致敬”。青岛卷烟厂出品的烟标以翠绿色为底色,主版上部是“祝贺省群英会召开”字样,中心是“向先进生产者学习”字样;副版图案为带着飘带的象征荣誉的劳模大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