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英美烟公司设计出品的烟画《卖山野菜》
卖山野菜是清朝老北京独有的一个行当。
老北京作为皇都,官宦众多,商贾云集。平日里山珍海味、时蔬鱼肉皆已尝遍,于是,有的人就把目光瞄向了乡村山野、溪谷沟壑中的野菜。
野地里长的马齿苋、龙须菜、线菜、芦笋、苜蓿根、跟头菜,山上长的香椿芽、紫荆芽,水边新柳的嫩芽,垣间榆树的嫩钱儿,篱畔紫藤的藤花等,皆可依时令采之烹饪,蒸饼做菜。对城里人来说,自然是件十分新鲜惬意的事。
头脑活泛的小贩,就依时依令地做起了这门生意。每年三四月份,他们便将上述乡间之物趸来,到城里叫卖,人们称其为卖山野菜的。这行小贩与其他行当的不同,虽说也是提筐挑担,但衣着十分齐整。这一点从1905年英美烟公司出品的烟画《卖山野菜》中可见一斑。小贩一吆喝“尝鲜儿嘞”,就立即招来了一些买卖。挑子里的山野菜虽说不值钱,但因很受大宅门中富贵人家的欢迎,也能卖个好价钱。
人们买了这些野蔬,用香椿芽炒鸡蛋、拌面筋,嫩柳芽儿拌豆腐,芦笋烩鲫花,青葱炒面条鱼,清香可口,绝对是应时妙品。另外,用嫩榆钱和面蒸甜饼,用藤萝花蒸发糕,用玫瑰花制作玫瑰饼,无一不是美味佳肴。夏天,用荷叶闷粥;秋天,用菊花做火锅,更是入口的名品。
在清代的著述中,这些野蔬还挂上了名牌,如天坛的龙须菜、二闸的柳芽儿、密云的紫荆,都是名冠京师。最突出的还得数潭柘寺的香椿芽,满山的香椿树给寺院带来了很大收益。寺中的僧众不仅春日兜卖鲜香椿芽,还安排专人上山采摘,把香椿捆成把放入缸内腌制。秋后出缸,香椿芳香四溢,受欢迎程度胜过“六必居”酱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