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deviceWidth = parseInt(window.screen.width); if(deviceWidth<640){ var width = 360; }else{ var width = 640; } var deviceScale = deviceWidth/width; console.log('~~dpr:'+window.devicePixelRatio+'/width:'+window.screen.width+'/scale:'+deviceScale); MIP.setData({ myviewport:'width='+width+',initial-scale=' + deviceScale + ', minimum-scale = ' + deviceScale + ', maximum-scale = ' + deviceScale + ', user-scalable=no' });

烟诗赏析

[ 知识百科 ] 2010-04-01 来源: 东方烟草报 作者: 刘明炉、王雪娃
烟 戒
黄之隽

幼骇所见,折芦为筒。
卷纸于首,纳烟于中。
或就火吸,忽若中风。
闭睫流涎,谓醉之功。
久而盛行,遍种斯草。
晒叶锉丝,匪甘匪饱。
铜竹镂工,荷囊制巧。
缨弁横衔,脂鬟斜咬。
吾独违众,誓不沾牙。
嫉如冶葛,屏若颠茄。
有里前辈,响予褒嘉。
不逐流俗,非君子耶。
逮三十五,暨阳舟次。
岁暮晓寒,拥衾不寐。
邛友津津,曰煖且醉。
遽丧其守,索而尝试。
入唇三咽,启齿一呼。
四肢软美,八脉舒敷。
相遇恨晚,大智若愚。
四十余载,晷刻必需。
亦润文心,亦绵诗力。
思之不置,弃之可惜。
如惑狐媚,如蛊妖色。
一朝觉寤,忍为残贼。
昔韩尚书,嗜酒与烟。
不得已去,二者何先。
答曰去酒,佳话流传。
曩予附和,今不谓然。
咽喉寸肤,食草吞火。
非兽非鬼,奚颐之朵。
熏舌尚可,焚肠杀我。
老耄作戒,铭诸座左。
   
  黄之隽(1668~1748),清朝康熙年间进士。他自打学会吸烟,一吸就是四十余载。到了耄耋之年,他认为戒烟可有助长寿,并赋《烟戒》一文以自戒。
  黄之隽在《烟戒》中写道:小时候吸烟非常盛行,田间到处都种着烟草。他经常看到有人折芦苇作吸烟管,或把纸卷成筒,将烟放在里面,然后用火石打火把烟点燃吸食。那时的烟具也很别致,铜制的烟锅、烟嘴,竹制的烟管,烟荷包上还绣有非常美丽的图案。更有意思的是,那时吸烟的男士常将烟袋插于冠,女士则将烟袋插于发髻。
  黄之隽虽嗜烟多年,但小时候的他却认为吸烟并非一件雅事,并发誓绝不与烟民为伍。因此,相邻长者都视年少的黄之隽为楷模,夸赞他不随波逐流。然而,这位人们眼中的“非俗人”、“君子”,却在某一天学会了吸烟。那是他35岁去暨阳的时候,所搭乘的船上早晚寒冷,黄之隽拥被而眠依然因寒冷而无法入睡,他身边的朋友却在一边悠闲地吸着烟,不觉困意。就在这时,黄之隽永不吸烟的誓言被攻破了,他主动向朋友索要烟,并在吸后感叹:“相遇恨晚,大智若愚。”从此,一吸便是四十多年。烟,成了黄之隽时刻不离的必需品。
  诗人黄之隽对于烟草,真可谓是恨也不能爱也不能。
    “昔韩尚书,嗜酒与烟。不得已去,二者何先。答曰去酒,佳话流传。”这是文中所称韩尚书的一段嗜烟的传说,“烟酒必去其一,二者何先,韩曰:去酒。”耄耋之年的黄之隽对此已是不以为然。他认为,咽喉不过寸大的地方,根本经不住烟熏火燎。
    从《烟戒》整体来看,诗人对烟的认知一直处于矛盾状态,他一方面认为烟“焚肠杀我”,一方面又觉“思之不置,弃之可惜”。虽然全文以“老耄作戒,铭诸座左”收句,但笔者认为,《烟戒》实则只是诗人几十年吸烟经历的写照,据说黄之隽最终还是未能完全戒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 香烟价格表(xyjgb.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严格保留版权信息,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的稿件,仅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已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有版权问题(提供相关证明)请通过页面底部的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