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属于茄科植物,与西红柿和马铃薯近缘,原产地为美洲,当然如今的地理分布已经完全改观,亚洲成了它的大本营。人们种植烟草,看中的就是它又肥又大的碧绿叶片。烟草,这种译名称之为“淡巴菰”(TOBACCO)的东西,虽然在明朝时才传入我国,可它的发展之势,却早已盖过了与之齐名的“酒”,有酒的地方,一定少不了烟,但有烟的地方,却可以没有酒。它由鼻烟、水烟、旱烟而纸烟,由无嘴纸烟而高档过滤嘴纸烟,简装而精装,软壳而硬壳,不一而足。
香烟,想说爱你不容易!一支烟所含的尼古丁,足以毒死一只麻雀,每年有那么多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每个烟盒上也标有“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可人们还是趋之若骛,中国是世界上吸烟人数最多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已突破三亿大关,可庞大的烟民队伍还在不断的扩大,且有低龄化、异性化的趋势。有两个另类词语解释,足见其危害性之大:
香烟——装有二十发子弹的自杀性武器。
烟灰缸——骨灰盒的幼年时期。
香烟,想说恨你更不容易!如果此时出一个林则徐的话(当然,此烟非彼烟也),那就不是发配充军的问题了,而是被唾沫淹死,被就地正法。试想,中国如果禁烟,那么从烟草种植业到卷烟厂加工业,再到成品香烟的各个流通领域各类人员的饭碗问题,他们的生计问题怎么办?还有各级“烟草专卖局”的官员们如何安置?特别是国家的那么大一笔税收到哪里去找?
中外伟人也有吸烟的,毛泽东、邓小平、罗斯福、丘吉尔等等。贺龙的烟斗与他的胡子、与他的两把菜刀一样闻名,福尔摩斯的大烟斗更是一种推理智慧的象征。文人也有吸烟的,鲁迅《藤野先生》“于是点上一支烟,写一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不但吸,还写关于香烟的文章,贾平凹《吃烟》“吃烟是只吃不屙,属艺术的食品和艺术的行为,应该为少数人享用,如皇宫寐室中的黄色被褥,警察的电棒,失眠者的安定片。”
在我国,烟草,虽不象酒与文化结缘那样源远流长,但在明清时期以来,也有许多吟咏烟草的佳作。沈德潜《咏烟草》:“八闽滋种族,九宇遍氤氲。”陈珑《烟草赞》:“传自吕宋,移植漳泉。”何其伟《题陈爱筠所著烟草谱》:“产诸吕宋种闽峤。”诸联《烟草歌》:“烟草种传吕宋外,花似海棠叶似菜。日中巧制制成丝,暴干争向漳泉卖。”钱大昕《咏道中所见草木》:“小草淡巴菰,得名盖未久。移栽始闽峤,近乃处处有。”陆耀《烟草三十韵》:“灵根繁海外,移植自漳南。”朱昂《天香•烟草》:“闽岛香苗,蛮荒翠卉,移来遍种瑶圃。”清人潘奕隽《菩萨蛮•咏烟草》:“何人种出相思草?依人欲化情丝袅。赋到淡巴菰,翻书故事无。”“几净清明时,一烟香袅娜。”
香烟,早已深入到我们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
从吸烟的姿势,可以窥见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一个人仰躺在椅子上,悠然的吸着烟,偶尔吐出一两个烟圈,一定是个生活闲适、衣食无忧之辈。一个人皱着眉,拿着烟猛吸,一幅饿烟鬼形象,一定是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或遇到了什么难以择决的事。
一个很少吸烟或不吸烟的人居然拿着价格不菲的香烟到处撒的话,他一定有什么喜事了。一个很少吸烟的人,突然独自一个人在闷坐吸烟,一定遇到了什么烦心、恼人的事了。
从一个人的烟品还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品!
有的人,自己抽烟的时候,总是先散烟给别的烟民,(这里,当然不能说他有害人之心)有时还主动为别人点烟。这种人通常为人随和、大方,善于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有较强的协调能力。
有的人,吸烟的时候也满撒,他明明道别人不吸烟,也要把烟递过去,问一句“抽烟吗!”这种人也很大方,但在处事中难免有虚伪之处。
有的人,在散烟的时候还在故意提示一下我这烟的牌子如何如何,我这烟是某某人送给我的等等。这种人常炫耀自己,有较强的表现欲,不失为生活的强者。
有的人,散烟的时候对烟民也是有选择的散。这种人一般来说是小肚鸡肠的人,对生活过分的计较。
有的人,吸烟时只自顾自的吸,只管自己吞去吐雾,不管其他是否有烟民。这种人一般是自我中心主义者,从不去管他人的感受,这种人人际关系较差,不是一个好的合作伙伴。
有的人,平生爱吸烟,最爱吸一种叫“伸手牌”的香烟。别人散烟给他,他就欣然接受,可他就从来不散烟或很少给别人散烟。这种人天生一种吝啬性格,成不了大事,常捡小便宜,吃大亏。
有的人,别人散烟给他时,过分的关注烟的品牌,好烟就马上吸,差一点的就放置在一边。这种人一般都是有点权势、钱势之人,常常有一种小人得志的感觉。在生活中很挑剔,对别人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是“严以律人,宽以待己”之辈。这种人在生活中人际关系较差,难于找到真正的朋友。
有的人,平生不吸烟或自己抽孬烟,却要花一大笔钱去买好烟好酒送人,为何?有求于人,有谁真心愿意花这笔钱呢?风气如此,形势所迫,有什么办法呢?总不能说这送烟的人都是溜须拍马、阿诌奉承的小人吧!
香烟,你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