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烟是一种干燥的粉末,内含烟草、冰片、茯苓和香料等,平时贮于鼻烟壶内,用时取出些许,用中指和拇指一拈,送入鼻孔之内。
鼻烟源于何地何时,其说不一。有云传自蒙古,有云出自泰西(当今的西欧)。据史料记载,1558年前后,葡萄牙水手高斯把烟的种子带回了欧洲。法国驻葡萄牙大使尼古特对这种植物极感兴趣,便精心栽培在花园里,并把收获的叶子晒干,研成细末试吸。后来,尼古特又添加了些辅料将细末制成鼻烟,进贡给法国皇太后加瑟琳 美迪斯吸用。由此烟草成了欧洲宫廷内的爱物,时人誉之为“太后草”。从此,鼻烟在欧洲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明代嘉靖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朝廷进献的贡单上,就有鼻烟两瓶。这应该是鼻烟进入我国的最早记载。
清代皇帝们对鼻烟壶情有独钟。康熙、乾隆曾多次下旨让内务府精心研制,不惜工本,烧制出无数名品。古月轩、辛家皮以及马少萱的内画鼻烟壶,都是价值颇高的珍品。北京崇文门外的青山居,每年还要举办盛大的“赛壶会”。可以想见,清代吸用鼻烟之风之盛。
北京前门大栅栏东口,对着瑞蚨祥绸缎庄有一处著名的店铺,名叫天蕙斋。它是老北京时代专卖鼻烟的一家老店,开业于清朝道光年间,迄今仍在,门面不大但名噪全国。天蕙斋的鼻烟从品种上大概分为十级:一级叫万高馨露;二级叫万馨露;三级叫万鲜露;四级叫万蕊露;五级叫高万花露;六级叫万花露;七级叫御制露;八级叫茉莉露;九级叫双花熏;十级叫坯子。那时,鼻烟的价格是非常高的。
到了民国时期,纸制卷烟盛行之后,鼻烟渐受冷遇。20世纪50年代以后,鼻烟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
清末,英美烟公司出品了一幅名为《鼻烟铺》的烟画。画中描绘了中国鼻烟铺的景象:买家手握空壶登门,卖家用戥子细心称,论锱论铢,一丝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