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界将卷烟的商标称为烟标。我国生产卷烟的工厂较多,甚至一些私人手工作坊也生产过卷烟,因而烟标也有很多。烟标图案取材多样,各地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等内容经设计者艺术加工,皆可进入烟标。因此,烟标也能反映出一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河南省台前县建县较晚,但也有过自己的卷烟厂,生产过几种牌号的卷烟。但有关台前卷烟厂的具体情况却少有人能娓娓道来,即便是《台前县志》也是用寥寥数笔一带而过。
笔者在查阅大量资料及询问众多标友后,得知台前卷烟厂曾出品过5种烟标。笔者目前已收集到3种台前卷烟厂生产的烟标,上面都有“河南台前卷烟厂出品”字样。
据《台前县志》记载:“1973年12月,范县台前办事处成立,辖台前、侯庙、清水河、马楼、打渔陈、夹河、吴坝7个公社;1975年3月改称中共台前工作委员会和台前办事处;1978年12月2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河南省将范县东部9个公社划出成立台前县,同时撤销台前工委和台前办事处,成立中共台前县委员会和台前县革命委员会。”
既然标注“河南台前卷烟厂出品”字样,要么这个卷烟厂是属于范县管辖时期的一个下级卷烟厂,要么是台前县正式建县后组建的烟厂。据《台前县志》记载:“1974年,台前建立县级机构,县属工业又全部归属范县。台前境仅有几处社办农机修造厂和侯庙公社医疗器械厂。1975台前工委成立后,先后筹建了化肥厂、酒厂、烟厂、塑料厂等企业。”县志中的文字明确了烟厂当组建于1975年之后。
台前县当地的一些老者回忆:1977年恢复高考时,有人见过台前卷烟厂出品的“孔雀牌”卷烟,每包售价0.1元左右,烟标整体为绿色;1984年,台前卷烟厂宣布破产。据此分析,台前卷烟厂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末,仅存在数年就破产了。目前收集到的台前卷烟厂出品的烟标主要有4个牌号、5种版式。
以台前地名命名的“台前”烟标,主要有两种版式:其一,烟标白底红字版。主版是一台正在作业的联合收割机,上面标有红色繁体字“台前”,下面标注“河南台前卷烟厂出品”字样;副版圆框中也是一台联合收割机,另外还有品牌名和卷烟厂名的汉语拼音。台前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从这幅烟标的设计中,不难窥见台前人对农业大丰收的美好愿望;其二,烟标以浅绿色为底,衬有蓝、红、金三色版(图①)。主版是一个由齿轮和麦穗组成的同心圆,内衬“台前”红色汉字,同心圆下方是牌号和卷烟厂的汉语拼音;副版是三朵连在一起的金黄色的麦穗,上有“台前”二字拼音艺术字。整个烟标美观大方,齿轮和麦穗分别象征了工业和农业的大发展。
以深绿色为底,衬有黑色和红色的“孔雀”烟标。主版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孔雀,旁边写有红色“孔雀”二字,下面注有卷烟厂名称;副版描绘了一只不同于主版的孔雀图案,下面用汉语拼音标注牌号、厂名。据一位老者回忆,台前卷烟厂当年出品的“孔雀”香烟售价0.1元,是雪茄烟,烟味较冲。
以浅蓝色为底、衬有金黄色的“金堤河”烟标(图②)。主版是一个矩形框,内有工厂、农田、河流、云朵,树木等元素,色调以金黄色为主,上书“金堤河”三个艺术字,凸显了人们对工农业大发展的夙愿;副版是两艘正在河上航行的帆船,上面用汉语拼音书写牌号。金堤河是流经台前的一条河流,但不通航,这样设计体现了台前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狮子楼”烟标(图③)。确切说,狮子楼在山东阳谷,而非台前,但台前和阳谷实在是太近,《水浒传》中“武二郎打虎景阳冈”“西门庆命丧狮子楼”等故事广泛流传于台前境内。台前卷烟厂、安阳卷烟厂和临清卷烟厂都曾生产过“狮子楼”牌卷烟,但烟标不同。台前卷烟厂的“狮子楼”烟标,浅蓝色铺底,衬有白、黑、红、黄四色,主版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二层古楼,下有石狮4只,上书黄黑相间的“狮子楼”字样;副版左上角有一圆框,内有狮子头图案,中间是牌号的汉语拼音。
“试制”烟标。该烟标极为少见,整体呈白底红字,主副版印有“试制”字样,类似于今天的“白皮烟”。笔者推测,这款卷烟应该是台前卷烟厂的试制品,只是尚未正式出品便夭折了。
梳理台前卷烟厂的这几枚烟标,设计各有侧重,如“台前”是以地名命名,“金堤河”是以境内的河流命名,“狮子楼”则以附近地区广为流传的历史事实、民间故事命名,都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烟标中加入河流、齿轮、麦田、白云、行船等元素,既凸显了台前自然、人文景观,又寄托了台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由衷祝愿。可惜的是,这几款烟标的设计者我们已无从知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