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烟传入中国是明代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ricci)受葡萄牙国王支使来华传教。他先在广东肇庆建教堂传教。万历二十九年到北京,向万历皇上献自鸣钟和鼻烟等贡品。
明末清初,鼻烟在皇上家有,老百姓不知道有这路东西。鼻烟是欧洲各国给中国皇帝进的贡。起初,鼻烟没中国名,中国也没“鼻烟”这个名词,外国人叫它什么咱们跟着叫,各国的叫法又不同,有叫“布鲁灰陆”的、有叫“克伦士那乎”的,也有叫“士那乎”的。“士那乎”好叫,皇家便称它为“士那乎”。康熙年代,外国就给皇上进了许多“士那乎”贡品,到了雍正年代就更多了。雍正爷觉得“士那乎”这个外国名叫着别扭,命名叫“鼻烟”,鼻烟这个名词是雍正年间才有的。
外国给皇上进贡鼻烟,皇上把鼻烟赏赐给王公大臣、贝子贝勒和藩属国的国王。到了乾隆年代赏赐更多。雍正、乾隆两代皇上闻鼻烟上没上瘾?没听人说过。
嘉庆、道光朝代、皇上、王爷、大臣们闻鼻烟就多了。一年,嘉庆爷举行“千叟宴”,请千名70岁以上的老头儿赴宴。每位老人都领了皇上赏赐的鼻烟。从此北京城闻鼻烟的就多了。上至皇帝下至天桥打把式卖艺的都闻鼻烟,并传出闻鼻烟能明目祛疾防止伤风感冒。外国人往北京输入鼻烟,可赚中国人不少银子。
闻鼻烟讲究品味。说鼻烟和脚巴丫泥一个味,是不会品味的人说的。细品品才会闻出有股膻味,又跟羊肉的膻不一样;有股糊味,可跟糊饽饽味不一样;有股酸味,又不同于醋味;有股生豆子味,像是生豆子的那种甜味又不是豆腥味;有股苦味,可跟黄连的苦又不同。到底是什么味?桂三爷说:膻、糊、酸、豆、苦,其味美无穷。闻长了才能品出这些味来,品出味来也就上瘾了,想戒掉就不容易了。
鼻烟分三六九等,有好有差。桂月汀说,他小时候是飞烟和鸭头绿烟最好。一两黄金换不来一两飞烟。飞烟体轻,细如粉尘、腻如施油,看着清亮。往鼻孔一抹,一吸气眼睛发亮、脑门清凉,那股痛快劲儿就甭提啦!他还说,光绪年间北京城闻鼻烟的人可多了,跟抽烟卷的一样多。天桥撂跤的鼻子下边抹个八字,说他闻的是飞烟。摔跤的那买得起飞烟,清末民初是王公大闻飞烟,老百姓除非阔佬,谁闻得起飞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