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宜机化改造后的四川宜宾市筠连县蒿坝镇粮烟轮作区 /四川省局(公司)供图
烟叶生产机械化,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之路上“绕不过”“躲不开”的现实命题。
四川种植烟叶历史悠久,具备生产烤烟、雪茄烟、晒烟、白肋烟等多类型烟叶的良好生态条件,烤烟生产规模位列全国第4。因地制宜推进机械化作业,是推动烟叶生产“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也是破解丘陵山地烟区农机“适配难、下田难、作业难”等难题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以“可靠、先进、经济、适用”为着力点,四川烟区以市场成熟度高、烟农接受度高和小改小革等适用性强的“两高一强”农用机械为推广重点,从农机农艺融合、全程机械化、宜机化烟田改造、分区作业配套、投入模式创新等方面发力,探索形成了适合四川丘陵山地烟区的机械化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操作标准。
四川凉山州冕宁县哈哈河坝大型作业区开展翻耕起垄工作 /四川省局(公司)供图
农机农艺融合 按下“快进键”
四川凉攀烟区降雨集中在每年6至9月,其余月份基本“滴雨不下”,不仅影响烟叶移栽、生长和采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烟农的劳动力投入。
“以前栽烟的时候‘等雨来’,采收的时候‘怕来雨’。现在,用上水肥一体化技术,再也没有这种焦虑了。”攀枝花市烟农李福生感慨地说。
“龙头一开,水肥自来。”近年来,四川攀枝花烟区分别适配了膜下和膜上两种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肥耦合、雨后补肥、营养均衡。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滴灌水肥一体化移栽模式和“六改四减”栽培工艺,将传统的12道栽烟流程简化为5道,水、肥利用率分别提高30%、15%,亩均用工从7.08个降至1.74个,农机农艺实现深度融合。
机艺两端发力、双侧并举,是四川烟区推进全程全面机械化的一大特点。四川烟区统筹机艺融合程度,梳理高、中、低三个档次,通过“内研外引”的方式,强化关键农机研发技术攻关与复式农机选型改进,同时以一体化思维重构集成农艺,推进机艺融合生产、环节一体化作业。
覆膜铺管一体机、手提式移栽器、背负式移栽施肥一体机……近年来,四川烟区重点推广了一系列农机农艺融合度高的农机,破解低融合度“无机可用”、中融合度“有机难用”的难题。聚焦示范引领,四川省局(公司)还大力打造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在全省建设烟叶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7个,其中国家局示范县4个(含试验监测点1个)、省局示范县3个。通过以点带面,全省烟叶生产农机农艺正向“深度融合”持续转变。
全程机械化赋能 畅通“全链条”
“今年,皇华烟点5800亩烟叶,在12天内就高标准完成移栽。这样的效率和质量,主要得益于大力推广的机械化作业。”望着烟田里长势良好的烟叶,四川泸州皇华烟点点长杨明宏笑着说。
围绕“育苗、田管、烘烤”3大场景和“耕、种、收、苗、管、烤”6个环节,四川烟区系统集成市场成熟度高、烟农接受度高的机械,持续完善以“双减”为核心的宜机化生产技术体系。立足实际,四川烟区打造了涵盖烟叶生产全环节的农机农艺融合生产系统,健全综合机械化水平评价体系,构建适宜丘陵山地烟区特色的农机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操作标准,全面提升各环节机械化作业率。
目前,四川烟叶生产各环节综合机械化作业率提升至77.62%,其中播种、剪叶环节机械化作业率都超过90%。
以泸州烟区为例,针对乌蒙山区地形特点,泸州市局(公司)将轻便易操作、烟农能接受、作业质效好等作为农机选取标准,引进适用农机、研发实用农机,重点推广各类成熟中小型农机具,先后引进农机具17款,因地制宜改良农机具13款,自主研发农机具3款,不断完善关键生产环节装备类型,有效将山地烟亩均用工降至17个左右。
宜机化烟田改造 跑出“加速度”
四川宜宾位于川南山区,由于地块分散零碎,农业机械难以进入田间地头,加之农村劳动力短缺,闲置地块年年增加。
“以前种烟种粮都是爬坡上坎,光是把锄头扛到地里人就已经累了,得歇一歇才能开始干活。”村民柳万付回忆起以往不禁叹了一口气,“现在年龄也大了,如果还像以前一样,真是干不动了”。
聚焦这一难题,宜宾市、县两级烟草企业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做好沟通汇报,从产业布局入手,融入地方大农业发展,整合涉农资金3.2亿元,建成高标准宜机化烟田2.25万亩,行业配套农机953台套,做好“粮烟融合”文章。
机械轰鸣,农田嬗变。在热火朝天的宜机化改造中,沟沟坎坎不见了,巴掌田变大了……那些昔日被“嫌弃”的农田,变为了农民眼中的“香饽饽”。
而在全省范围内,四川烟区结合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整合政企涉农资金政策,坚持“田、水、路”政府主导,“机、棚、房”行业配套,推进高标准烟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重点解决农机“下田难”“作业难”问题。
“小并大、短并长、陡变缓、弯变直”,推动形成了“田块条状分布、农机进出通畅、机械长线作业”的宜机化烟田。此外,四川烟区还探索统筹粮烟农机配置,通用农机共享共用,提升粮烟机械化整体水平,实现粮烟融合发展。目前,四川烟区已先后完成29.15万亩宜机化烟田改造。
分区分类实施 配好“适配器”
推进机械化生产,关键在于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四川烟区坚持以田定机,划分“30~50亩”“50~100亩”“100亩以上”3类作业区,协同推进农机在各类作业区应用。
其中,小型作业区以配置结构尺寸小、通过性强、轻简农机具为主,小幅提高机械化作业率。中型作业区加大田间复合式多功能机推广,减少田间作业次数,较大程度提高机械化作业率。大型作业区加大规模化机耕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无人机植保服务及智能化结合等应用,突出规模化和集约化,大幅提高机械化作业率。
凉山烟区就是精准“把脉”、分类推进机械化作业的一个案例。
“嗡嗡嗡……”凉山盐源县白乌镇万亩连片烟田内,一架架无人机抢抓雨后晴好天气,开展大田统防统治作业。无论是正在作业的无人机,还是笔直、饱满的烟垄,都展现了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的新气象,这是平坝烟区机械化的一个缩影。
在盐源、冕宁、越西等相对平整且连片的河谷、盆地坝区,凉山烟区重点配置大中型农机,推广机耕起垄覆膜复合多功能机、无人机植保服务等,着力提升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
会东是典型的高山小梯田烟区,修路成本高,而且很难将小梯田串联起来,肩挑背扛一度是烟叶主要运输方式。在经过调研分析后,会东烟区引进了被烟农称为“小火车”的轨道运输器,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在会东、会理、宁南、德昌为主的山地烟区,凉山烟区重点配置重量轻、体积小、爬坡易的小微农机,推广便携式播种、剪叶机、背负式打窝机、覆膜铺管一体机、小型培土机、山地轨道运输机等,烟农实现轻装下田、轻松作业。
“现在,育苗剪叶有便携式剪叶机、起垄有微耕机、培土有中耕机、运输有轨道运输器,山地烟区机械化也不差。”会东县嘎吉镇嘎吉村烟农杨安才说。
投入模式创新 搭建“新平台”
“这台覆膜机比以前的方便、好用多了,政府和烟草公司还投入了不少补贴。”凉山州冕宁县若水镇大石板村烟农曹茂刚解开篷布,指着覆膜机喜滋滋地说。
这台覆膜机是曹茂刚去年参加农机“赛马选型”现场会时相中的,动力、挂件、大小完全符合预期,他当即订了一台。对这台亲自挑选的农机,曹茂刚十分疼惜,每次使用前精细检查,使用后认真保养。一年过去了,这台农机的外壳仍锃亮如新。
近年来,四川烟区探索建立“自主购机、定额投入、分年补贴、弹性调节”农机投入模式,紧贴烟农实际需求,做到精准投入、有的放矢,确保“适用、管用、好用”农机落地,持续提高农机配置率和使用率。
“新的农机投入模式贴合生产需求,能充分发挥农机受益人的主观能动性。烟草公司投入一部分、烟农自出一部分,既提高了农机投入产出效益,也促使烟农更加爱惜农机,合理使用农机。”凉山州盐源县烟基办工作人员王树林说。
“铁牛”驰沃野,农机挑“大梁”。由无到有、由有到全、由全到优——巴蜀大地上,一曲烟叶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的“进行曲”正在奏响。
下一步,四川省局(公司)将紧紧围绕国家局党组部署要求,继续实施“稳烟田、育主体、提质量、优供给”,深化细化“双减”宜机化农艺标准,全面推广农机投入新模式,加快烟田宜机化改造,深化农机农艺融合,以机械化作业加速烟叶生产方式转变,助推实现烟草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