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世界语创立130周年。1887年7月26日,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在他岳父的资助下,以“DoKtoro Esperanto”(意为“希望者博士”)的名义,自费出版了《世界语第一书》。此后,人们就把7月26日作为世界语的创立日。
柴门霍夫博士创造这种国际辅助语言时,认真分析了印欧语系诸语言的结构,吸收了这些语言共同性的合理因素,并加以简化和规范化,使世界语声音优美、科学性强,既简化又富于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加以改进,设28个音位,相应地用28个字母表示,读音和拼写完全有规则,较易于学习和掌握。柴门霍夫创造的这种被誉为“国际普通话”的世界语,是希望人类借助这种消除国际交往障碍的语言,促使民族间相互了解,消除仇恨和战争,实现平等、博爱的人类大家庭。为了将世界语与其它国际语区分开来,人们把世界语叫做“Esperanto”。20世纪初,世界语刚传入中国时,曾把它译为“爱斯不难读”语,也有叫“万国新语”。后来借用日本意译名称“世界语”沿用至今。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上世纪80年代,江西九江火柴厂于世界语创造曾出品过一套“世界语”纪念火花(图一),这套火花用汉语与世界语的文字对照形式,简明扼要地突出了世界语的四大主题内容,即柴门霍夫肖像及简要生平。“1987—世界语方案公布一百周年”(图二)和“1987.7.25——8.1第72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波兰华沙召开”(图三)这两枚火花左上角均印有世界语大会会标。另外一枚的主题内容是“世界语在我国高校作第二外语或选修课教授”(图四),这枚火花左上角有英文“E”字样的绿色五角星是世界语的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