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中主给膳,美与善同意。《三字经》曰:“羊初生,知跪乳。”《春秋繁露》曰:“羔饮其母必跪,类知礼者。”《诗经·召南》曰:“文王之政,廉直,德如羔羊。”古人把羊作为美与善的象征加以推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羊因“有角而不任”“执之不鸣,杀之不谛”“跪享母乳”,成为知仁、知义、知礼的象征。
古人还认为,“羊”与“祥”相通,所谓“羊之为言祥”,故“吉祥”常被写成“吉羊”。清代阮元编撰的《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中有“大吉羊,宜用”之语。
可以说,羊的形象和寓意已经深入到了中国文字、道德、礼仪、美学等各个方面,不但中华民族的图腾文化与羊有密切关联,甚至有研究认为,中国农耕文化本身就具有羊的特征——温和善良又不失刚毅。
“物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在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将吉祥物作为器物装饰已经成为人们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表现。这反映着特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大众审美情趣、文化特质、民俗底蕴等。与羊相关的文物、艺术品,散落在岁月的长河中,如繁星闪烁,便于今人更直观地触摸历史、感受传统文化。
中国烟草博物馆中有许多与羊有关的藏品,如清代大吉羊水烟壶(图①)。该水烟壶白铜质地,手托截面为扁椭圆形。壶身一面在圆框内刻有两位女子的形象,其中一位手捧书卷,另一位从其身后探头张望。壶身一侧刻有“大吉羊”三字,笔法简单质朴,周围环绕着祥云状纹饰。该水烟壶画面生动、造型简洁、制作精良,传达着对安康和睦、万事顺利的美好期盼。
烟博馆中还收藏有一件绘有牧羊人放羊图案的烟缸(图②)。该烟缸外观呈扁平盘状,底部椭圆形,边沿呈金色不规则状,两侧烟槽呈黑色。烟缸底部以朱红色为底,并用橘色、白色、黑色色块以及金色细线勾勒出牧羊人放羊的画面:左边,一只羊正在食草,另一只羊在抬头远眺;右边,牧羊人坐在石头上,口吹牧笛、悠然自得。整幅画面展现出游牧文化的特点和牧民生活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