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天是鸟儿繁殖的季节,也是诗人的最爱,白居易曾写道:“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可见,古人心中已经具有了保护鸟类的朴素意识。
《世界保护益鸟公约》规定4月1日为“国际爱鸟日”。从1981年起,为保护迁徙于中日两国间的候鸟,我国规定每年4月至5月初(具体时间由各省、市、自治区自行规定)的某一个星期为“爱鸟周”,在此期间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1992年,我国颁布《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将“爱鸟周”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中国火柴生产厂家也曾将“保护鸟类”这一主题展现在火花上。
北京火柴厂就曾出品过“中国保护鸟类”火花。这套为普及鸟类知识、提高人们保护鸟类意识的火花,主版分别展示了60种鸟。这些鸟均名列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的有短尾信天翁、丹顶鹤、白头鹤、赤颈鹤、白鹳、黑鹳、朱鹮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的有斑嘴鹈鹕、褐鲣鸟、蓑羽鹤、白枕鹤、白鹮、彩鹮、白琵鹭、游隼、黑琴鸡、花尾榛鸡等。
副花印有介绍主花所描绘的鸟类名称、分布情况以及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等的文字。
如第七枚(图①)副版为介绍朱鹮的文字。“又名朱鹭。现仅残存于我国陕西洋县和陕、川、鄂交界处,不过几十只。栖山区或丘陵地带杂木林的高达20多米的大树上,在水田或溪流中觅食小鱼、泥鳅、青蛙、甲壳类及蝗虫等。成对营巢繁殖,秋冬结成小群进行迁徙。”
第十枚副版介绍了世界上珍贵稀有且神秘的冠麻鸭。“又名凤头麻鸭。曾分布于我国东北,以及苏联、朝鲜、日本。但是,除了1877年在苏联、1913年和1916年在朝鲜各获一只,1964年又在海参崴观察到三只外,再未发现过踪影。是否已经灭绝?渴望能再次发现!”如今这种来无影去无踪的濒危物种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危”物种。
第三十枚(图②)副版介绍了大天鹅的相关信息。“又名咳声天鹅。繁殖于我国北部,越冬于华中及东南沿海。常栖息于多蒲苇的大型湖泊中,食料较丰富的池塘、水库也可见到踪迹。一般成对生活或呈家族;南迁时组成6到20只的小群,呈‘一’字或‘人’字形队列。”现在,大天鹅已经成为新疆、黑龙江的省(区)鸟。
雅称“白雉”的白鹇(图③),被赋予忠贞清正、品德高尚文化内涵的“仙禽”丹顶鹤,终年留居于青海、甘肃、宁夏以及四川部分地区的蓝马鸡(图④),现在分别是广东、吉林、宁夏的省(区)鸟。这些设计精美的火花,都在时刻提醒着人们要加强对鸟类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