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窖藏”、“陈年老酒”这些中国人对白酒传统的观念,最近正被互联网的传言颠覆。日前,网上有一种说法称:“国人对白酒认识有误区。吃喝任何东西都是有保质期的,白酒也是一样,时间越长不是越好喝,而是越不能喝。”那么,事实是否如此?
在我国,对于白酒的传统观念是经过较长时间的贮存,白酒的口感会变得温润醇厚,因此,人们普遍认为白酒越陈越好。一位市民说: “没有吧,年头越多愈好吗不,我就听说年头越多越好。”另一位市民说:“真酒肯定没有保质期啊,那东西时间越长越好。”
不过,一位比较了解白酒贮藏的师傅说,越陈越好的白酒其实是需要一定贮藏条件的。他说:“在符合条件下,一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保存,比如说避光,恒温,地下,湿度。”
那么白酒究竟是否适合长期贮存呢?北华大学营养学教授赖亚辉表示,酒在存放过程中,酒中的醇类会和有机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多种酯类物质,均具有特殊的香气。由于酒中的酯化反应相当缓慢,因此,优质酒一般需要贮存三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酯化反应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趋向平衡,出现停止状态,如果继续贮存,会使酒精度减少,酒味变淡,挥发损耗也会增大,因此白酒都有“最佳饮用期”。赖亚辉说:“白酒也有保质期,时间长了以后它本身要更容易挥发,它本身的酒精度数也降低了,当然在它存放的过程当中也会产生一些分解物像杂醇油类的,醇醚等等这些个量也会相对的要高一点,而且存放的条件也有限制,比如说应该在避光啊温度相对比较低的情况下存放。”
赖亚辉特别提醒,市民自家泡的白酒,存放时间不宜太长:“尽量吧存放个三年四年还可以,存放的太久了也有一些变性的可能,所以这个也跟条件有关系,也不是说绝对就安全,绝对就不安全,这个东西最好不要时间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