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是一种文化自娱活动,既包含了尼古丁对感官刺激产生的生理愉感,又包含了最简单、最方便、最自由的自慰自娱。
15世纪哥伦布领着一群白人从轮船跳上美洲大陆,看到地面上的印第安男女手中举着一根根“燃烧的木炭”,被告知这东西可以驱疲劳,镇惊提神,还香气四漫,于是它被带回欧洲,之后法国驻葡萄牙大使尼古拉又把它领入法国,那里面提神的东西就这样被称作大使的名字“尼古丁”,距今已经近六百年,烟雾由嘴巴吸入,经过两片肺,再从鼻孔喷出,全世界的烟民就如此经受他们愉悦的时刻。法国人把香烟和咖啡视为激发灵感、启迪思想的完美搭档。不论是引领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伏尔泰、卢梭,还是高擎法国大革命旗帜的罗伯斯庇尔和丹东,不论是文学巨擘雨果、巴尔扎克,还是绘画大师塞尚、米勒,他们在咖啡馆内袅袅腾起的烟雾中感悟人生哲理、探讨国家命运、寻找创造灵感。尼古丁对感官的刺激似乎成了慰藉心灵的良药。今天,坐在花神咖啡馆里,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波伏娃优雅地弹着烟灰,与她的精神伴侣萨特热烈讨论存在主义的场景。香烟一时间成为法国人思想自由驰骋的催化剂,在烟雾缭绕中或高谈阔论或独自静思的景象不仅融入了法国人的生活,更被标榜为一种法国咖啡馆文化。
高卢牌香烟第一次出现是在1910年.在1925年包装是很有特色的,蓝色有头盔标志,这个设计现在仍然在被使用。过滤嘴型高卢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高卢香烟一开始是重口味香烟,但是在1984年为重新适应美国人的口味,变成了混合口味,并重新命名为高卢金丝烟(Gauloises Blondes)。高卢烟之所以这么出名是因为它是一种高浓度香烟,特别是最初的无过滤嘴高卢浓度更高。
手里这包蓝色短支软包的高卢,生产年代不详,真的不详,楞是没看出来,连条形码都没有,唯一能看明白的是烟盒侧面“MADE IN FRANCE”法国生产,封签纸上“EXPORTATION”字样,意味着是出口的版本。70S长度,无嘴的烟的长度?遥远的记忆;正面的蓝色头盔,是否是拿破仑时代“米涅瓦”式头盔的标志,不过看出来头盔两侧像是两个硕大的鸡翅膀,高卢雄鸡么,用该是鸡翅膀。两面图形文字都一模一样,造型设计简单明了,无警示语…好看。
撕开铝箔纸,浓重的生烟丝味道,酸味性大,还有股子臭味,香味几乎全无,难道这就是晾晒丝的味道?70S的长度居然是有嘴的,罕见,滤嘴暴短,烟支很粗壮,粗壮的烟支我想到了老的白将军,卷烟纸也一样。烟支上只有浅蓝色“Gauloises”字样,别无其它修饰。微微泛黄的烟支有出油的迹象,很浅淡。烟丝略有发干的迹象,时间不会很短,颜色黑褐色,薄片很少,闻味味道较重,有些刺鼻,品相正常烟民可能接受不了,毕竟不是国烤那种油润金黄的品相,反映出味道会比较重,敷料填充紧密,烟支硬邦邦的。
点燃,第一口深吸不吐掉,没这习惯,有混合烟的味道,微弱,不是很明显,烟味浓度高,饱满度也很大,随之即来的臭味有点大,熟女的味道强烈的感受到,滚烫的体贴,有容乃大,不同于烤烟,也不同于混合烟,想必就是晾晒烟独有的味道。烟丝干燥,烟味却没有老烟的毛刺感,这点很满意,喉部无刺激感,超浓度的烟味在嘴里打转,说真心话,开始抽有点反感,臭味大,接连抽了几支适应下来。有感觉,非常有感觉,有在儿时坐在电影院里看大宽屏电影的感觉,记忆初始,画面依旧,饥饿人的食物,哀愁人的兴奋剂,失眠人的酣睡,冻得发抖的人的炉火。风骚的味道,如同熟苹果一样,让我流连忘返,散发出一种不可言喻的魅力,不造作,不包装,原汁原味地弥漫着一种美的氛围。臭味也罢,香味也罢,抽出当年外烟的感觉真是一大快事,想想当时抽无嘴骆驼满也是屋子的臭味,记忆犹新。
我的感受,是好烟,味道也是相当的地道,难怪在法国是与岗茨齐名的烟,N多法国著名人士喜欢此烟。 成熟女人具有熟苹果深厚的香味,而不是鲜花肤浅的流香。黑色的火焰,黄色的火焰,红色的火焰,千年的积怨和千年的喜悦在十个指尖上交织、天堂之门和地狱之门同时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