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除掉出镜率低且不长命的黄果树(世纪精品),批发价102元/条、零售价11-12元/包的黄果树(精品)应当是黄果树系列档次最高的扛把子。据贵州籍的同事描述,此烟在他们当地被昵称为“磨砂树”,受到的追捧热度不亚于紫云之于昆明,地域根基之牢固可见一斑。
四年前曾入手黄果树(精品)和贵烟(多彩)各一条,当了近一个月的口粮,因此“磨砂树”和“10元档贵烟”对我而言都不陌生。可是,如今这包同时承载着“磨砂树”和“10元档贵烟”的贵烟(硬黄精品)出现在面前,我反而有些不知所措。黄果树的全息图案依然精美,“贵烟”两个大字依然遒劲,而且二者明明应该很和谐的,异样的感觉究竟从何而来呢?百思不得其解。
回想了一番四年前黄果树(精品)浓馥凝实的烟气里微微泛着的焦甜芳香,果断将这包贵烟(硬黄精品)开了,一口下去……
大失所望,大失所望!的确,这包烟通过加长滤嘴等手段降焦到12mg之后,烟气更纯净清澈、口感更甜润绵柔了,但骨子里却丢失了贵州烟叶厚重的底蕴、以及黄果树瀑布奔涌咆哮的景象。同时,曾经那一缕吸引我的焦甜芳香被稀释到几近于无。现在各大品牌言必称“差异化”、“特色化”,殊不知差异也好、特色也好,都需要足够的浓度来当载体——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稀释10倍以后,有多少人能喝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区别?稀释100倍以后,有多少人能喝出可口可乐和雪碧的区别?稀释1000倍以后,又有多少人能喝出可口可乐和农夫山泉的区别?我甚至觉得,在每况愈下的焦油量面前,所谓的“差异化”、“特色化”的发挥空间被一再挤兑,最终沦为了掩饰“同质化”的表面文章。
别了,记忆中的磨砂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