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没有记错,今天应该是我第三次抽呼伦贝尔(金)。一直对这包烟很好奇:一个连百牌号目录都未收录的品牌、一个依托于年产能仅10万箱的寒门小厂的品牌、一个出自烤烟原料收购价格最低价区的品牌,居然也有批发价高达800元/条的天价烟?而且,这包天价烟外观并不起眼、零售价也没有被炒起来(仅售85-100元/包)、定价区间还和集团老大——云烟(软礼印象)重叠,居然能存活到今日,并且赢得了很多烟民的一致好评?
那一定有它独特的道理。
如前所述,这烟的盒子并不起眼,但这绝不意味着寒酸。整包都是金色,十二条亮闪闪的边围着六个磨砂质感的面,设计是用了心的,选材做工的底蕴也比较厚实,只能说展现出来的视觉冲击效果过于低调(背面的“VIP ONLY”有点雷人,按下不表)。
烟支外观有点掉档次,若遮住水松纸上“呼伦贝尔”四个金字拿去给人猜,估计答案的平均值不会超过20元。
这包烟的问世时间不会太早,查了一下网上的资料,截至2004年4月,乌兰浩特卷烟厂只有“84翻盖呼伦贝尔”和“84翻盖高级呼伦贝尔”两包呼伦贝尔烟。前者流转至今,叫呼伦贝尔(绿);而后者虽批发价格也是800元/条,但条盒条码是6901028087131,并非呼伦贝尔(金)的6901028087988,二者不能等同。所以,呼伦贝尔(金)问世的时间最早也不过2004年5月,而当时FB品的外观已经出现了华丽苗头。是这包烟岿然不动高风亮节呢?还是设计理念相对滞后呢?抑或是有心无力画虎不成呢?没有更多信息,只能凭空臆测了。
点上一支,第一感觉是吸阻比较大,惯用的抽吸力度难以摄取足量的烟气入口。25mm的滤嘴棒并不算长,一排孔也不算多,出现这种现象当真费解。奋力一口下去,品尝到温和粘稠、几无刺激的烟气,浓度欠厚实,口腔里似有空气地带未被烟气充分填补。下喉醇和而顺畅,表现不错。呼出,妙处来了,烟气在肺里打了个转按说应该被吸收一部分变得更淡薄,但鼻腔里的香气浓度居然远胜入口时的烟气浓度。烟盒上虽带了“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字样,内质却没有整合后的云南印迹——和云系的飞扬轻灵、甜润通透相比,这烟的香气路子偏凝聚细腻、绵实沉稳,直到尾巴上才翻起一点清雅飘逸的味道增加丰富性。余味回甜,也有些许纯正的烟草吃味绕舌不绝。最后几口毛刺感略有增加,连抽两支喉咙稍微起痰,算是不足。
和坛子里普遍的好评相比,我的感觉是这包烟的确有过人之处,但综合实力只能算一流,未臻化境。或许是我期望太高,或许是网友们考虑了产量少、神秘感强烈、物以稀为贵的加分项,也或许是正因为产量少才能举全厂乃至全集团之力配套生产资源、确保品质稳定吧。
事不过三,能有机会三次免费抽到这包以前很罕见、以后没准会被整合的呼伦贝尔(金),已属相当幸运。加上这烟的味道的确厚道,夫复何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