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deviceWidth = parseInt(window.screen.width); if(deviceWidth<640){ var width = 360; }else{ var width = 640; } var deviceScale = deviceWidth/width; console.log('~~dpr:'+window.devicePixelRatio+'/width:'+window.screen.width+'/scale:'+deviceScale); MIP.setData({ myviewport:'width='+width+',initial-scale=' + deviceScale + ', minimum-scale = ' + deviceScale + ', maximum-scale = ' + deviceScale + ', user-scalable=no' });

“湘鄂之战”——黄鹤楼软珍与芙蓉王软蓝对比评吸

[ 品鉴赏析 ] 2014-10-20 来源: 烟悦网 作者: 占占占T
    湘(湖南),鄂(湖北),一南一北,湘鄂相邻,物产富饶,烟草行业也同样优秀。
    黄鹤楼香烟品牌创于20世纪30年代,是湖北省名优烟之一,1995年全新品牌上市,从此迅速崛起:常德卷烟厂于1951年成立,后于2006年成为湖南中烟工业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之一,主要产品就是芙蓉王香烟。两个品牌都拥有悠久历史的沉淀,且品牌名称也有相应文化的依托,旗下的产品定位也以中高端为主,黄鹤楼最低端的产品现在应该是13元,而芙蓉王则是22元。
    今天对比的是两个品牌中的中高端产品,黄鹤楼软珍与芙蓉王软蓝,之后在文中就以软珍与软蓝来代替,为什么说是中高端产品,两者的零售价都为60元,在我个人印象中,这个价格区间,可以纳入60—80元档,个人觉得,价格分档可以为:10元以下(大众产品),10元—20元(中低端产品),20元—60元(中端产品),60元—80元(中高端产品),80—100元(高端产品),非卖这些暂且不说,以零售价为主,以上纯属个人一家之言,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回到这两款产品,相信喜欢的不在少数,也算是两个品牌的扛鼎之作了,所以我想拿出来做一个对比,原因一是因为零售价相同,且都为小字,二是都成为烟友们在中高端产品中的重要选择之一,具有非常大的可比性。
    在评吸之前,想先说一下软珍与软蓝对于我个人的印象,大学在湖北读的,软珍绝对硬通货,基本都是软珍,很少人在这个价格区间上软中华,其实也是到湖北以后才知道黄鹤楼这个品牌的,直到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大部分黄鹤楼都已尝过,而软珍则是众多花俏楼中独树一帜的口碑楼,芙蓉王相比于黄鹤楼的知名度在本省要高的多,硬黄,硬蓝还有这次的软蓝早已进入本地市场,也非常流行,且先入为主的了解到芙蓉王香烟都是比较贵的,软蓝相比于硬黄和硬蓝来说,本地少有人抽,但是其昂贵的售价早已声名在外。

    不再废话了,开始:
    首先上包装,这两个包装实在是太像了,感觉大规模都是一样的,只是里面的字体,LOGO改了一下而已。。。软珍底色是墨绿色,软蓝则是蓝色,在两个不同的颜色摆在一起的时候,刹那间我竟觉得自己有点色盲,注定作为对手!前面大部分的位置都是品牌的LOGO与字体,黄鹤楼以LOGO加繁体字体相结合,而芙蓉王则以LOGO,拼音全拼,简体字体相结合,都相得益彰,品牌清晰可见,背面与正面相同面积的大小映着防伪的镭射标与拼音全拼,包括下方小字警示语的英文提示版,底部也都为各自品牌的汉语文字,再一次感慨,包装风格是那么那么的接近。
    再次到拉带,两个拉带上又相同的没有了烟草公司的名字,是空白的,在很多香烟的拉带上都会有烟草公司的名字的。
    侧面的理化指标,软蓝:10MG,1.1MG,11MG;软珍:8MG,0.8MG,9MG,就单单以理化来说的话,软蓝相比于软珍来说,焦油量相对更高。
  
    包装上,两个的驰名商标字样在不同的地方,软珍在底部,软蓝则在侧面,与烟支数量结合在一起,关于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我不做过多阐述了。
  
    再看一下两者出品的厂家名称,都放在侧面,分别为湖南中烟与湖北中烟。
    在这里要着重介绍一下芙蓉王的一个防伪短信查询,在烟盒背面下方有一串数字,发送短信这串数字到烟盒侧面上的电话号码,对方会回复一个短信,大致是此烟的品牌,种类,第几次查询,如是正品,为第一次查询,本人也有查询经历,这点对于不会辨别假烟的烟民来说,有比较容易的方法,而黄鹤楼软珍却没有此项功能。
  
    顶封都为各自品牌的LOGO,锡纸内也印着品牌的倒模,再一次感觉相像。。。
    开封,从图中可以看出,烟支的排列均为7—6—7,排列都一样,但滤嘴开始出现不同,软蓝以瓦楞槽,软珍则以同心圆,在小字时期,这两个滤嘴技术应该可以算是比较高端的技术了,一般也只会在中端以上才会使用到,对吸附焦油都有一定的作用,现在出现了什么活性炭,烟嘴加茶粉之类的技术。
  
    继续,取出烟支,幸好都不油不霉,烟支雪白,轻捏烟身,也不干,还是比较松软的,这样也不需要回潮了,对比评吸也是公平的,一整个的烟头的底色算是沿袭了烟外包装本身的颜色,上都印着烫金的字体,只是这时候忽然觉得对比清晰一些了,不再色盲。。。
  
    烟丝颜色也不错,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发黑发暗。
    包装再说下去我都累了,开抽开抽。
    首先来软珍,随着打火机清脆的声音,开始我的软珍之旅,第一口直接入肺,因为不是第一次抽,所以我对软珍的药香早就有了预防,还是那股醇厚的味,一股浓烈的药香袭来,软珍个人觉得出彩的地方就是这股调香与始终如一的浓郁上,第二口加大力度,深吸入肺,成团性极好,在肺内回笼打转都是那么的悠然自得,第三口小口吸入从鼻腔中呼出,感觉鼻腔内的毛细血孔都张开了似的,一同感受那股轻抚,之后一直浅几口,深几口的吸完,好烟不解释,大爱之一,对于这股调香我还是蛮受用的,之前没抽过类似的调香烟,直到后来抽过的典藏五叶神与硬阳光,包括这款软珍都是我喜欢的产品。
    差不多过了十分钟,喝了几口水之后,点上软蓝,第一口也直接入肺,是一股带有略微酸气的本草香,这不是小字烟的酸,而是烟本身就有的酸香,第一口抽完,嘴巴已经有一股回甘气息,第二口深吸入肺,烟气成团性也依旧饱满,不愧六十元的售价,只是感觉本草味更加明显了一些,满足感更强了一点,而不能给我其他一些微妙的感觉,第三口小口从鼻腔呼出,酸香味也开始明显,烟气也比较顺滑,感觉本草附在鼻腔上,十分舒服,之后也深浅交替抽完整根,回甘明显,本草味偏多的软蓝相比于调香味重的软珍来说,回甘是一大优势。
    来看一下在自然条件下的燃烧图吧,滤嘴长度相同,燃烧的长度也相同,从图中可以看到,烟灰包裹性都非常好,基本不会出现炸灰现象,看来两者选择的烟叶都比较优良,在前半段,双方燃烧速度大致相同,但一到后半段,忽然软珍快速燃烧起来,软蓝则慢上不少,看来软蓝的烟丝填充的更紧实一点,烟灰双方都是雪白,再次显示了原料的优异。
  
    在软珍到燃烧到快要结尾的时候,烟灰脱落,而软蓝也基本同时,应该是慢一秒之后脱落,两者都没有一根持灰到底,相比与软蓝,软珍的持灰度更加好一些。
  
    最后来解剖滤嘴和烟叶,软珍的烟叶切割的比较齐整,选料真的很不错,滤嘴采用的是两段式加同心圆,这可以对过滤焦油有很大的作用,且有2排降焦孔,所以它的理化在8MG。
    接着软蓝,烟叶也同样切割齐整,可是过滤嘴却没有两段式,而单纯使用的是瓦楞槽,且无降焦孔,也可能就是10MG的原因吧。
  
    综上所述,两款香烟确实代表了两个省份比较高的制烟水平,不论从吸味,原料,过滤技术等水平中表现,还可以从广大烟民的好评中表现,个人对比评吸,好歹要给出个人的结论:个人更偏向于调香型偏多的烟,也就是软珍,但不能说软蓝不好,绝对是好烟,只是对比了,更喜欢软珍一些而已,而且对于两者来说,在全国市场中,软蓝好像更加容易买到,而软珍相对来说则比较少,对于玩烟悦的自己来说,什么区域烟都有机会买到,偷着乐吧!!!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 香烟价格表(xyjgb.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严格保留版权信息,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的稿件,仅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已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有版权问题(提供相关证明)请通过页面底部的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