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deviceWidth = parseInt(window.screen.width); if(deviceWidth<640){ var width = 360; }else{ var width = 640; } var deviceScale = deviceWidth/width; console.log('~~dpr:'+window.devicePixelRatio+'/width:'+window.screen.width+'/scale:'+deviceScale); MIP.setData({ myviewport:'width='+width+',initial-scale=' + deviceScale + ', minimum-scale = ' + deviceScale + ', maximum-scale = ' + deviceScale + ', user-scalable=no' });

苏烟(沉香)品吸

[ 品鉴赏析 ] 2014-09-26 来源: 烟悦网 作者: ddllff
    苏烟是2001年正式面市的,创牌时间也就10几年的时间,但发展比较迅速,很快就成为了当时国内高端卷烟市场的新生力量,特别是在超高端卷烟市场,“苏烟”品牌地域上还是非常占有优势的。作为高档卷烟品牌,其目标消费群体锁定在“政界精英、商界高层、社会名人”等事业成功人士。并将“中国苏烟,尊贵经典”做为品牌形象。从外包装上即显现了卓越非凡、高贵大气,体现了时代感和高雅、华贵、时尚、气派的风格。总体来看,苏烟的香气高雅充足,烟气柔和丰满,吃味舒适干净,形成了“江苏第一烟”的柔、香、雅独特风格。但后来的大品牌整合,将部分的其他品牌也收归旗下,价格跨度比较大了,再加上降焦的大趋势,现在的苏烟风格已经与原来的定位有了很大的差别,但这也丰富了苏烟的品种,价格结构更趋合理了。
  细枝烟是烟草市场的非主流产品,但这种非主流的细枝烟更受女性烟民的喜爱,可以增加女士的优雅与性感。当然,传统的观念对女士抽烟还是有一些的抵触看法的。江苏的细枝烟以前就有,早期的南京(煊赫门),后来有相继成套推出了南京(金陵十二钗)(金、薄荷型),近两年又生产了南京(雨花石系列)和这款苏烟(沉香),口感各有特点,包装图案丰富多彩,尤其是南京(金陵十二钗)的包装非常漂亮,也非常喜欢。可以说在国内的细枝烟市场上,江苏的细枝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沉香,又名“沉水香”、“水沉香”等,古时常说的“沉檀龙麝”之“沉”,就是指沉香。沉香香气高雅,而且十分难得,自古以来即被列为众香之首、百香之王。与檀香不同,沉香并不是一种木材,而是一类特殊的香树“结”出的,混合了油脂(树脂)成分和木质成分的固态凝聚物。而这类香树的木材本身并无特殊的香味,而且木质较为松软。沉香的名贵还在于它的药用价值,具有强烈的抗菌效能、香气入脾、清神理气、补五脏、止咳化痰、暖胃温脾、通气定痛、能入药,是上等药材极品。沉香还可以降逆调中,能和胃气、升脾气,性温而不燥,善行而不泄。除此之外,沉香还具有助眠安神、消除疲劳的作用。烟草行业正是看上了这一特点,做为调香之佐料,将许多的中草药融入其中,如广东的五叶神、江西的金圣、吉林的长白山(香魁)、内蒙的苁蓉和冬虫夏草以及江苏的苏烟(沉香)等,其中长白山(香魁)和苏烟(沉香)都添加了百香之王——沉香,他们各具特色。因为沉香比较珍贵,用沉香作为香料的烟品,价格都不便宜,就价格来说,苏烟(沉香)算是细枝烟中的极品了。
  苏烟(沉香)将细枝、中药、高端融为了一体,有自己特有的风格,值得品尝。
【包装特点】
  “苏烟(沉香)”的包装是集名家、名品、名作、名牌于一体,是汇聚了2000多年的沉香文化与几十年的“苏烟”品牌文化等诸多元素的高端产品,展现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魅力。画面设计采用古代传统水墨画“采香图”和“沉香十德诗”为主图案,借助古典艺术表现手法和现代印刷技术,使古朴典雅的诗、书、画与现代的印刷技术搭配,画面错落有致,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时尚的书画美感。
  正面:整体以金黄色为底蕴,整个画面由颜色分为三部分。
  上部1/3部分,以金黄色铺底,其上布有树叶状饰纹,是不是沉香树的树叶不得而知,因为没见过沉香树的样子。在中间书有红色的繁体“蘇煙”的主品名称,这部分图案相对比较简单。
  中间1/3部分这整个正面的重点,以银灰色为布画底蕴,其上选用了我国明清时期水墨画《采香图》为主图案,其题跋文字为:“沉香多孕结古树腹中,其灵异不轻认识,采者数十为群,先构巢于山谷间,相率祈祷山神始分行采觅,虽犯虎豹、触蛇山,顾也。香类有飞沉各种不同,其质坚而色漆,文润而香永者,俗呼为牛角沉,尤为难得”。整个图案,图文并茂,画面生动,如临其境,场景自然、和谐,文字说明更加明了画面的含义。
  下部1/3部分仍以金黄色为底蕴,其上书有大字警语“吸烟有害健康,尽早戒烟有益健康”。
  从上到下,品名和图案居中对称布置,有简有繁,简繁搭配合理,画面有动有静,静中有动、动中含静,动静结合,和谐统一。整体画面层次感强烈、排列有序,很显档次。


  背面:烟盒的背面也由画面和文字分成三个部分,三个部分都是以金黄色为底蕴。上下两部分格式和正面差不多,上部1/3为苏烟的logo标识,下部1/3为为大字警示语:“吸烟有害健康  戒烟可减少对健康的危害”。整个背面的重点是中间部分,采用的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刘金彪所书《香之十德》诗为主图案,《香之十德》诗是北宋诗人黄庭坚所作,内容是:“感格鬼神、清净身心、能拂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碍”,十句简单的词语,对沉香的内在特质做了很好总结和概括。


  左侧:左侧信息比较简单,是在暗红色的底蕴上标注出品公司的中英文名称和烟支数字。
  右侧:右侧从上到下依次为烟支数字、理化指标(焦油量6mg、烟气烟碱量0.5mg、烟气一氧化碳量5mg)、产品条码(6901028116183)。

 

  顶部:顶部为“SUYAN”的汉语拼音主品名称。
  底部:在深红色的底蕴上书有客服电话及江苏中烟公司的网址http: //www. JSZYGS. com。

 

  烟支:开盒后,一股浓郁的沉香气味扑鼻而来,掩盖了烟草的本香气息,稍后才能逐渐闻到微弱烟草本香。以前对沉香有所了解,但没有真正的接触过这种香料,现在通过烟草实际接触后,对这个味道还真有点不太适应。
  抽出烟支量测,烟支长94mm,阻燃带长35mm,滤棉25mm。烟嘴的包装非常漂亮,上部为金黄色底蕴,其上写有主品名称“蘇煙”,下部是缩小的青花瓷样的采香图案,甚显档次。
  烟支雪白,挺拔饱满,烟支包装纸的橫暗纹比较明显,烟支的切口比较整齐,工艺较好。在烟支的切口处,可见绿、黄两种颜色的烟丝,烟丝的油质感不错。

 
 

【品吸】
  闻香:开包后,首先闻到的是浓郁的沉香味道,烟草的本香基本被掩盖了,抽出烟支细闻,还是沉香的味道,沉香的味道比较重,稍后再嗅,烟草的本香才隐约显现。虽然初闻沉香的味道不太习惯,但细闻之下,还是有其调香的特点,它具有某种树木特有的中药醇香,穿透力很强,浓郁中带有丝丝的优雅与宁静,与烟草香气混合后,又带有些许的草香。
  品吸:点燃一支品尝其味,一口吐掉,口中仍预留少许的沉香味道,烟草本香不明显;二口微吸,烟气顺口腔与鼻腔直接循环呼出,器官感觉到的仍然是以沉香气味为主,烟气温润软滑醇和顺口,烟气中略带微微的苦味,稍后转为淡淡的甘甜,无刺激,烟气轻击口腔与鼻腔,舒适清爽。此时,沉香的调香味道居上,烟草本香明显,但可隐约感觉到;三口浅吸,烟气顺喉而下,击肺顶部,入喉比较平和顺滑,烟气饱满充实,顺势缓慢呼出,沉香调香的特点展现无遗,香气悠长细腻,烟草的本香味道此时有所增加,但仍然是沉香的味道为主;四口深吸,直入肺底,此时是品吸的最佳境界,烟气大循环的流转,在口腔、鼻腔、呼吸道、肺部充分交融缠绵,千回百转,由于沉香的霸气和穿透力,烟草的本香还是压不住沉香的调香,也许是沉香调配的比例较大,使本产品烟草本香不突出,也许本产品的焦油量较低(8mg),淡淡的烟香根本无力与浓郁的沉香相抗衡。继续细品,沉香苦中带甜、甜中带醇、醇中透香、香而不腻的感觉非常舒服,不适感消退,同时,烟草的本香融入其中,虽不占主导地位,但也带来的些许的满足感。徐徐呼出,满足感释放,各器官的刺激较少,逐渐回归平静。整支烟吸完,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沉香的味道为主带有淡淡的烟草本香,基本没有其它杂气的干扰,顺滑无刺激。
  整个吸食过程,烟气饱满充实、柔滑顺口,沉香的调香味道较浓,烟草的本香气味较弱,烟草香气不突出。
  烧丝效果:烟丝燃烧比较彻底,灰烬的白度良好。一支烟的自燃5:45分钟,速度中等,吸食燃烧2:50分钟,速度中等。烟支的持灰效果比较好,燃烧也比较充分彻底,烟灰颜色灰白度良好,具有极品好烟的特点。


【小结】
  苏烟(沉香)既是细枝烟,又是中药概念的产品,细枝烟今年比往年流行一些,各地推出了不少的品种,有常规烤烟型的,有薄荷味道的,而中药成分添加的细枝烟,国内可能就这一款吧。这款苏烟的包装比较有特点,将中国传统的采香文化展现在方寸之间。
  这烟的沉香味道比较浓郁,调香重于烟草的本香,虽然突出了沉香的特点,但掩盖了烟草的本香,对于不太习惯沉香口味的烟民来说,尝过就好。与以前抽过的长白山(香魁)相比,这款苏烟的沉香口味更重一些,因为不习惯沉香的味道,还是更喜欢长白山(香魁)的多一些。
  总体来讲,这款“苏烟(沉香)”不是我喜欢的调香类型,不是烟不好,只是调香口味不适合我,喜欢沉香口感的,这烟是不错的选择。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 香烟价格表(xyjgb.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严格保留版权信息,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的稿件,仅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已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有版权问题(提供相关证明)请通过页面底部的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