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红双喜硬红:
初识这款硬红双喜大字版的前身,老款硬红,大约在2005年。当时县城的各个烟店基本上都有售,7元一包。清楚地记得当时购买过一包绿色红双喜,包装与这款类似,只是颜色不同。查了下名烟库,感觉与绿硬特有些像,至于两者是不是同一款,记不清了。
而当时抽没抽过硬红,也记不清了。去年12月,论坛创基兄给我飞来一包15焦的老款,得以使我事隔多年,再次回味当年的味道。而在前年6月,跑遍整个县城,买到了3包13焦的小字版本。根据我的优良记忆力来感觉,虽然2款上市时间不同,但是在味道上,差别不大,都是传统的沪式香烟贯有的那种香气,只是15焦老款相比13焦小字款,入肺的满足感稍细。而在烟盒与烟支的包装设计上,更是相同。
今年4月,又整了一包硬红的8毫克大字版,过滤嘴与传统的硬红不同,味道也不一样,我已经把它PASS出真正硬红系列。
如今,即将品抽硬红系列的大字版本,可谓老中青三代同堂,足以对比一下其味道随着时间的流逝,是传承还是改变了。
香烟欣赏:烟盒:
细节:
还是沪式双喜传承了当初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理念,五盏红灯笼并排高挂,意寓着吉祥喜庆,而粤喜的烟盒设计,则已经没有了多少当年的蕴味。
沪式卷烟设计的固有模式:三项理化指标全部都印在这个部位,不管是大字版的,还是小字版的,抑或是当年的无字版本。牡丹、中华两款品牌,也是如此。
烟支:
烟盒与烟支:
沪式香烟烟支特点:
正巧手头上有软包牡丹和软包中华,三款烟支并排放在一起比对,设计的差别还真不大。都是图文印在卷纸上,烟支尾端都印在编号。过滤嘴的设计也基本相似,传统的黄色,简单明了。只是中华的过滤嘴纸颜色稍显深了些。喜欢这种老式的、没有水松纸设计的烟支,让我感怀了岁月的蹉跎。
现场吸食:
今年2月吸食无字版本之时,由于存放时间原因,或者当初味道不浓,闻着毫无气息,也不存在酸香。前年抽小字版本之前,闻着烟支也没什么气息。闻了闻这根烟支,气息也不浓。有烟友说红双喜香烟有一股中华香烟的梅子香,可惜,什么是梅子香,我至今未有体验过,也从来没吃过梅子果实和喝过与其有关的饮料。
引火烧烟。入口的烟气很柔软,刺激和微辣的感觉全无。而在烟雾喷出鼻腔后,回味口腔中的味道,却是很寡淡。既没有希尔顿香烟入口后的劲辣,也没有长白山高山流水的超淡。是那种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的感觉。这种感觉,在13焦的小字版上,也是如此,而无字版本的则要来得浓厚一些。看来焦油降1,差别不大,降3,就体验出了明显的差别了。
不过,吸食这种烟气特点不明显的香烟,也未必见得不好。柔和的烟雾会给人带来宁静的氛围,忘却浮躁和骚动。纵情地吞吐数口,口腔和鼻腔保持完好的初始状态,没有灼热感,没有刺激感。
接连吞咽2口,大幅度入肺。丝丝柔滑的烟气恰如其分地抚摸着呼吸道和肺。远去了压抑,留下了清爽。
就这样左一口,右一口,深一口,浅一口,大一口,小一口地吞吐完整根香烟。即使烧到了过滤嘴端,味道依旧和初口无二。这点很好,有始有终,做烟如此,做人亦要如此。
一根烧完,搌灭烟蒂,咀嚼一下口腔,伸了几下舌头,唇齿间似有一丝酸涩感。
综合比对:
吸后,比对了一下无字、小字、大字三种版本的区别,就烟气醇厚来说,除了无字15焦的稍强些外,小字13焦和大字12焦一样,较无字逊色不少。论烟气燃烧顺畅度、入肺满足感,个人觉得三者一致。
而8毫克那款,相比这三款,绝对是个怪胎。
对于这款硬红双喜来说,谈不上极度喜欢,却也不十分厌烦。有一包,可以抽一包,没有,也不会思念,想尽办法去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