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已经十来年了,关于烟的回忆只有一些碎片存在。
第一次买烟是在大学二年级,宿舍边上的一个小卖部,第一包烟是广州红双喜,好像是五块钱,买的时候有一种“这一刻值得纪念”仪式感。
关于这个小卖部,还有一个记忆是主人在门口的笼子里养了几只小猴子,公猴常公然对母猴不雅,并对我们挤眉弄眼,对于我是一个巨大刺激。
大学时有一天晚上很晚了,抽烟找不到火,最后发现桌底下点着蚊香,得以解决。有次在街上,曾经在烟瘾难忍的时候跟陌生人要过烟,至今仍记得那位抽烟阿叔诧异的表情。
大学里曾经戒过一次烟,还专门为此写一篇日记,里面大概有“孤独时香烟就像情人温柔的手”之类的酸词。实际上作为一个正宗红花少男,根本不知道情人的手是什么样,全是诌的。既然是情人,当然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啦,失败是免不了的。
后来戒烟主要原因是结婚后要“封山育林”,过程很简单,一次成功,感觉上不是我戒了烟,而是好像与香烟缘分已尽。戒烟过程印象比较深的是那一两个月时间里晚上会不知什么原因自动醒来,然后就是身体像吹气球一样长胖、长胖……
曾经有人列出抽烟的几十条好处,其中有“死了可以捐肺以做研究”“可以贯彻计划生育政策”“增加医院收入,促进医学发展”等。有些事情抽烟的时候不明白,戒烟之后才知道。比如歌曲《味道》唱的,喜欢手指淡淡的烟草味道,她为什么不喜欢嘴里的烟草味道?因为嘴里的烟草味道总是臭的,一点都不浪漫。
这倒让我想起,有一次跟一班人出远门,坐面包车,我烟瘾难耐,竟然在车内抽烟,当时以为自己将车窗打开一条缝,将烟吐出去,不会影响别人。和什么人到什么地方已经不记得了,不过这个抽烟行为却越来越清晰,而且明白当时大家口中不言,心里一定是非常讨厌,每每想起来心里还是很纠结。
以前叹完一支烟的时候由衷地感慨,这么好的东西,这么好的享受,不抽烟的人却不能明白,真为他们惋惜。当时觉得,离开香烟生活该多么无趣。现在回想起来,抽烟的快感已经完全无从捕捉,不过当时,口袋里总要多装两样东西,碰到不能抽烟的场合和时间,总是坐立不安,这种不自由的回忆却很清晰。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的,原来视如拱璧的,过后一想却不值一文。
关于抽烟还有一个记忆,如果其他的回忆是沙子,这个就是黄金。
我因为要成为父亲而戒烟,却是因为崇拜父亲而抽烟。在我生长的环境里,几乎所有男人都抽烟,记得小时候我父亲抽的是“丰收”牌,一包一毛,没有过滤嘴。有一年过年,他不知从哪得到十几包烟,用报纸包着。我当时应该只有几岁,却清楚记得其中有一包是“三门峡”,还记得爸爸乐呵呵的样子。小时候觉得,抽烟,就能像爸爸一样变成大人。我相信这是很多男人小时候的感想,也是促使他们长大后抽烟的原动力。
记得大二那年暑假回家,心里还有一点点因为抽上烟而惴惴不安,没想到父亲在抽烟时,却微笑着给我递了一根。我当时心里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感触,到现在也无法表达。
有人总结,“林彪不抽烟不喝酒只活了63岁,周恩来只喝酒不抽烟活了73岁,毛泽东只抽烟不喝酒活了83岁,邓小平又抽烟又喝酒活了93岁,张学良吃喝嫖赌样样精通活了103岁。”这个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抽烟使人长寿。
这无疑是个挨砖头的结论,我也绝不会再捡起烟,但因为现在仍然烟不离手的父亲,以及退休后跟父亲一起也抽起了烟的母亲,我愿意百分之百同意这个结论并且坚定地认为,他们一定能超越张学良,长命过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