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盒在我们眼中,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东西了,随处可见。而在顾斌伯伯眼里,却是当宝一样“藏”起来。他收藏的烟盒不仅有着准确的数字统计,而且全都经过装裱,分门别类地整理在一起,打开包装,琳琅满目的烟盒让人大开眼界。收藏烟标50余年的他,虽在文革期间因搬家流失了上百种烟标,时至今日还是收集了2000多款烟标。
“小秘密”成为今日的收藏王
61岁的顾斌是苏州供电公司退休职工,平常有空的时候他会把收藏的烟标拿出来欣赏一番,每每都会有所感悟,若有朋友来访,兴之所至也会一同欣赏。顾伯伯生怕它们发霉,还定期拿出这些宝贝,像摆地摊似的,让它们见见光,晒晒太阳。“今年下半年,我会单独准备一间烟标陈列室,把2000多款的烟标都分门别类的用标签注明清楚。”顾伯伯说道。而说起收藏烟盒的时间,顾伯伯表示,从1960年算起,距今已有50年了,但他对当时怎会喜欢收藏烟标却还是记忆犹新。当时还在上小学的顾斌,很喜爱画画,在偶然的大人聚会中,看见大人手里的烟盒上的美术图案十分逼真,就把上面的图案画下来。久而久之,他不仅是喜欢烟标上的图案,更想把它们收藏起来,但因为怕大人知道而挨骂,从那时起,“收藏烟盒”就成了他心中的“小秘密”。
顾伯伯收藏烟盒还做了专门的分类,用厚厚的牛皮纸袋,把它们封存起来,高高地垒了一摞,统一放在箱子里。收藏的烟盒共有十几个系列,以省份为名的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以植物为名的红杉树、牡丹、黄金叶、红梅等;以动物为名的马、兔、狮子、猴等等:人物图的金陵十二钗、阿诗玛;建国类的包括35周年、40周年与45周年;外烟类则包含港、澳、台不同包装的烟盒等,从不重复。
酷爱收藏让他得“怪癖”
望着地上摆满的琳琅满目的烟盒,幸福的表情洋溢在顾伯伯的脸颊上。每一个收藏的烟盒背后都凝聚着顾伯伯的心力,有些烟盒是顾伯伯在街上捡的,有的是托亲戚、朋友从国外带的,还有的是从别的烟标收藏爱好者那换来的,亲戚朋友们知道他有这个爱好,也给他留意着。比如其中一套6张不同的“三五”牌烟标,是他的朋友到国外出差,买到后通过飞机托运给他的。
数十年来,顾伯伯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只要烟盒背面朝上,他就能认出是什么牌子的烟盒,在哪里产的,还能极快地判断出家里是否有同款。而对烟盒的喜爱也让他得了一个“怪癖”,就是上街老往地面瞅,看地上有没有自家没有收藏过的烟盒。走路、坐车时也老盯着别人手中的烟盒,揣摩其价值,如果还未收集到的便想尽一切办法弄到手。比如1990年去北京的火车上,他见对面一老伯抽的“大前门”牌香烟上面印有毛泽东语录,觉得其烟盒有珍藏价值,就苦苦要求买其烟盒。当时买包“大前门”烟才5角,他却拿出10元买了这个空烟盒,让车上同坐的人都以为他有毛病。
收藏中不断地“买缺”
虽然全国各地的香烟他都有所涉猎,但是因为香烟的种类实在太丰富,所以即使是现在,每当有机会到达外地,顾伯伯总是习惯性地逛逛烟店,若是看到还没有的香烟盒,他就会掏钱买上一包,这个过程叫做“买缺”。
以前他出差时,有时一买能抱个满怀,但经过这么多年的收藏,现在已经很少能再让他看到新鲜的烟盒了。所以当他收集到有些已经停产的烟盒,或是突然有朋友拿来一张送他,那真是再快乐不过的事儿了。值得一提的是,顾伯伯收藏的烟盒中有件稀有烟标,是1974年中华牌香烟的错版。而说起它的由来,还有个有趣的典故。有一次他偶然经过一家烟店,发现有包错版的中华烟,他没有和老板说穿,一个人在柜台前愣愣的兴奋着,烟店老板见他的样子也不敢与他搭讪。当时买中华烟是件很奢侈的事情,他摸摸自己兜里又不够,只能求助于他的朋友,朋友见了这错版的烟标也是难得,便想收藏起来留作纪念,这可把顾伯伯急的。他三番两次与他朋友协商,最终用5包红塔山换来了这错版的中华烟。
顾伯伯表示,在收藏的漫长时间中,家人朋友从最初的“眼不见为净”,到现在的无条件支持,这全是因为他的这份执着。他会继续的收藏下去,因为重点不是在于他收藏的是什么名贵的东西,而是在于他的这份坚持不懈的人生态度。